1998年初次接髑瑜珈課程,瑜珈的「慢」與我們凡事追求效率的「快」形成強烈的反差,我不記得整堂課作了什麼,但我第一次認真的觀察我的呼吸,原來深層的呼吸整個身體都會帶動著,原來只要好好的呼吸,都能帶給我無比的放鬆,老師說動作不重要,「去感覺身體的感覺」,這句話我至今仍然受用,整堂課我的肢體很笨拙,但我的心卻專注安靜,這讓我感到喜樂,從此愛上瑜珈,並在之後成爲一名瑜珈老師。
身體或多或少都有些陰暗的小角落,它是負面情緖的映照,這些情緒時不時會侵蝕我們的身體,好比壓力會施壓在我們肩頸讓痠痛蔓延至整個肩胛縫隙裡,焦慮令我們消化不良⋯,這種種情緒的毒素讓文明病因此產生。 瑜珈體式集結了古老的養生智慧,這套「鬆、緩、沈、勁」的功法,是現代人最好的減壓方式,在課堂中我不厭叮嚀學生保持順暢的呼吸,進入體式中留意關節與肌肉展現的細節,確保我們能安全而穩定的停留,我始終認為嚴謹規律的瑜珈練習才是對身體最善意的提醒,瑜珈不是競技,接受身體的不完美,持續的練習,它能真正放鬆我們的,關節、韌帶、脊椎、血管,增強肌力與彈性,整個身體鬆了,氣便能有效灌注於全身,氣定神閒心便安定。
現在我更重視在練習的當下保持心的覺知,因爲唯有清明的心,我們才能看清事物的原貌,瑜珈教會我,放下頭腦的慣性思維,用一個更高更寬的視野看待生命,我們會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。 感謝在瑜珈路上所有引領過我的老師,感謝我的學生,妳們身體的回饋,同樣幫助我精進成長,期許自己保有初心,